新周报 总第949期
2025-10-24 16:59 知音官网发布
雄师威武:人民解放军缘何备受举国信赖
建军98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后到先。铁流滚滚,雄师威武,壮歌飞扬,令吾国吾民备感骄傲。曾被铁蹄踏碎山河,奋发图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做到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不只是“仁义之师”
“水浸千年松,楼搁万年枫。”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的枫树坪,有几棵高大的香樟和枫树屹立至今。在这里,万年枫的时间意义不再是自然的,而是历史的。
1927年,毛泽东就是在这几棵树下给部队发表了影响深远的讲话。三湾改编确立了“党指挥军队”的政治原则,支部建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实行民主,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从此,军队如凤凰浴火,脱胎换骨。人民军队,在此完成了自身的政治革命。
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形成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核心价值理念。毛泽东明确宣示:“共产党不争个人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从此,浮沉数千年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军队。它战斗,不是为了当军阀,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将士们不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自己。
1934年冬,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长征时,在贵州,毛泽东在剑河县脱下身上的毛衣送给饥寒交迫的苗族母子,红军在贞丰北盘江畔将银元悄悄地埋在为他们做饭却不肯收钱的人家的香炉中。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0师直属队驻扎在锦州一个苹果园里,苹果一个也不少,落在地上的苹果被装进筐里,整齐地摆放在老乡家的窗户下……
新中国成立初,有人发牢骚,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毛泽东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对中国百姓而言,这是支“仁义之师”。一支为人民而生,从人民中来的军队,当然会赢得老百姓的热爱。
有灵魂
国共第二次合作,史沫特莱终于等到了苦苦期盼去西北一探究竟的机会,在《中国在抗击》一书中记录了和一位打算投奔八路军的原国民党第十三军士兵的对话。
“第十三军里的许多人像我一样,终于明白:共产党人是想要中国富强起来的。这却是我们在军队里从不曾听说过的。”
“你们在第十三军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我问,“你们读书、写字吗?上政治课吗?”
士兵回答:“我们受到的教育仅仅是偶尔听听报告。但是那种报告都很肤浅,只是说,日本人是中国的敌人,我们应该打日本人,而从不曾听人谈过中国本身的情况。”
从史沫特莱的这段珍贵记录中可看到,一个普通国民党士兵也明白不能成为只会扣动扳机的战争机器,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弄清楚这些问题,他才有价值。
为什么都是当兵,人民军队的士兵讲政治,而国民党的士兵就不讲政治呢?蒋介石晚年说:“我们军队的失败,就是没有奉行三民主义之故。换言之就是我们军队已经失却战胜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军队已经成了没有灵魂的军队。”
蒋介石的反思看似深刻,实际上,他仍然拒绝承认自己才是罪魁祸首。李宝明在《“国家化”名义下的“私属化”:蒋介石对国民革命军的控制研究》中指出,“军队国家化”只是掩人耳目,“他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来控制军队,而实际上却要将军队培养成自己的嫡系”。
张治中将军在《我与共产党》一书中痛斥道:“所谓民权,变成官权,土豪劣绅的权,地痞流氓的权。所谓民生主义,主要在应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而外间盛传我们是官僚资本、豪门资本。”
尤为讽刺的是,实现三民主义理想的,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1982年,邓小平曾说: “三民主义有各种解释,真正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
朱德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是“军队的灵魂”,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没有政治觉悟的勇敢,只是血气之勇,有了政治觉悟的自觉的勇敢,乃是大勇。”1944年7月,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详尽论述了新旧英雄主义的区别。八路军、新四军不是为反动势力服务的旧英雄主义,而是新英雄主义。革命是为群众的事业,又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