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品茶外卖经纪人,成都喝茶高端工作室,成都学生品茶工作室

新周报 总第952期

2025-11-03 15:47 知音官网发布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战略预见
       毛泽东向来强调领导者要有预见。在抗日战争中,他不仅在一开始就预见到了抗日战争持久战的三个阶段,而且在抗日战争最后阶段,预见到了对日反攻作战的时机,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机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毛泽东对于抗日战争局势,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进行整体审视的。抗日战争进入1944年,毛泽东对国内抗战局势的基本判断是:虽然日军向正面战场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又侵占了大片国土,但毛泽东看出来:日军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在华北、西北日军占领的地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却不断壮大起来。对于国际局势,毛泽东的判断是: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已形成,德、意、日已处于十分孤立的状态,法西斯阵线的失败已成定局。
       1944年日军总体上处于战略守势时,毛泽东把目光投放到了大城市上。1944年春,毛泽东提出,要把相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意图来考虑。他认为,日军占领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是日军在中国的生存要地。当中国人民进行战略反攻时,我军如果能够相机占领这些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最能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最能加速日军的失败。
       而八路军、新四军也已有了相机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条件,因为到1944年时,日本侵略者所占领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包围中,而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却远在中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黄河以北几乎没国民党精锐部队的踪影。因此,毛泽东预计当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时,八路军、新四军完全有可能首先进入这些大城市,予日本侵略者以决定性的打击。这是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队长期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也是共产党自己争取来的历史机遇。在这种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如果不能抓住它,“我们将在抗战中犯大错误。”
       1944年6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一致同意了毛泽东的上述战略设想,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这个指示指出:“不占领大城市与交通要道,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这个决心一下,各级党委加紧布置,调动我八路军、新四军的机动兵力,进一步紧缩了对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包围圈,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攻城作战的物资,演练攻城战法。
       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中国军队之所以很快就夺取北方一些被日军占领的大批县城和交通要道,固然与日军的迅速溃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军溃败之前,八路军、新四军已对这些县城和交通要道实行了战略包围。如果没这个前提条件,中国军队不可能顺利夺回这些地方。
 
指导局部反攻
       1944年底,国际反法西斯阵线进行大反攻,法西斯国家进一步陷入被动地位。毛泽东估计:法西斯德国明年就可以被打败,意大利的法西斯统治也将崩溃,日本在亚太地区也将大失败,而且,日本人失败的日子不会太远。现在,中国人民的唯一任务,就是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
       但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却仍然处于守势,国民党军队为了保存实力,不敢对日军反攻,因此,日军仍然维持其侵占地区的统治,侵华日军的实力并没削弱。于是,毛泽东在1944年底指出,现在我们必须对日寇展开局部反攻。他在1944年12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指出:1945年应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更大发展的一年。我们在总的战略行动上,要对日军开展局部反攻作战。
       在毛泽东的统一部署下,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日寇展开了局部反攻。八路军、新四军主动出击,以主动的、广泛的游击战,歼灭了大量日军,拔除了其在华北和华中农村中的大量据点,使华北、华中日军所占领的各大城市都处在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包围之中。在战斗中,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发展到22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中,大部分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呼应。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使侵华日军在总体上处于被分割包围之中,日军再也不能进行“扫荡”和“围攻”了,只好龟缩在大城市和少数几个据点里,实际上处于等待被歼灭的境地。
       在毛泽东指挥下,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的局部反攻,也拯救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由于日军急于“后顾”,去保他们在华北、华中所侵占的城市和据点,不得不从正面战场上抽调大批兵力开回到华北、华中去,这就使日军放弃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国民党摆脱了在正面战场上节节后退的被动局面,也开始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同时,派出部分兵力对日军进行局部反攻……(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